五代吴越·鎏金铜阿育王塔
1957年金华万佛塔出土
通高22.2厘米,底径8×8厘米
塔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基座四面各开三龛,各饰三尊坐佛;塔身四面饰佛本生故事,分别是:摩诃萨埵舍身饲虎、快目王舍眼、尸毗王割肉贸鸽、月光王施宝首;塔顶四角饰山花蕉叶,外侧饰护法力士,内侧饰坐佛;刹座饰方形覆莲,塔刹嵌插在塔身上,七重相轮。塔身内侧铸阴文“吴越国王钱弘俶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的造塔题记,内壁出钩。“小”字编号。乙卯为后周显德二年(955年)。
阿育王塔是安置法身舍利的容器。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征战杀伐,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据传兴建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钱俶仿效阿育王,依据“若人书写此经置塔中……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经文,于乙卯岁(955)、乙丑岁(965),各铸八万四千铜、铁阿育王塔,瘗藏象征“如来全身舍利”的“八万四千法蕴”——《宝箧印经》,禳祸祈福、镇护国家、以备末法,布散于吴越国境内诸州。
<--!a href="#" onclick="window.opener=null;window.close(this);" class="modal-close">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