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原意
关于夔纹,在古典文献中多有记载。战国初期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中记载,夔是一种神兽,形状如牛,苍色无角,只有单足却能行走,并能呼风唤雨,叫声如雷鸣。还传说黄帝曾杀过一只夔,剥其皮蒙鼓,敲鼓时,鼓声能传到五百里外。《庄子·秋水》:“夔谓炫曰,吾以一足跳踯而行……”。
(清)吴任臣《山海经广注》中绘制的夔
不少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正直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尚书·舜典》曰:“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因此,夔龙不仅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正直和有才干的大臣,受到人们的崇拜。
引申意义
清代的雍正、乾隆皇帝特别喜爱夔龙纹,大约也与《尚书·舜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