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原意
《说文》:“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一般构成多两鹿相对,回首,作跪伏状。有的有角,也有的无角。施于卣,簋的口部或底部。通行于西周前期。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时青铜器上,也见有少量鹿纹。
鹿,古代认为是一种神物,是人升仙时的乘骑。西汉初期诗赋《楚辞·哀时命》:“骑白鹿而容与。”所以古代装饰以鹿为题材的不少。如河南洛阳西汉壁画墓隔墙上,有一对称的三角形雕砖,各刻一白鹿纹。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漆棺上,画有仙人骑鹿。在石刻,铜器和漆器上,也常见到各种鹿纹。
引申意义
《毛诗正义》释"鹿鸣"一诗的主旨说: "以鹿元外貌矫饰之情,得革相呼,出自中心,是其恳诚也",又"言人君嘉善爱乐其宾客,而为设酒食,亦当如鹿有恳诚,自相招呼其臣子,以成飨食燕饮之礼焉。"自此,鹿便成了德音的象征,并被仙化,因而唐朝出现了"鹿鸣宴",即当士人中举之后,唐朝州县长官设宴以贺,且在宴会上"歌《鹿鸣》之诗",借以弦歌纳贤。
鹿衔灵芝为清代传统的吉祥纹样,鹿寓长寿,且鹿禄谐音,寓意吉祥。
总之,仙鹿温和、安详,象征圣王仁义天下;同时,仙鹿为昌盛仙兽,鹿谐音禄,寓意长享禄位,福寿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