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古塔保护信息采集及应用平台 【后台登录】 【意见反馈】

文化原意

    植物蔓生的枝茎,木本曰藤,草本曰蔓。《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该纹样最初起源于遥远的古埃及。在古埃及, 工匠们以莲花和纸莎草为原形并将其作蔓草状的连续用以装饰墙壁, 继而在克里特发展为连续的波浪形纹样。纹样通过古希腊传入罗马, 再经同样的途径传到西亚、印度和中国。它也被引进佛教艺术, 与佛教一起传入东南亚和中国。

引申意义

    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蔓草形象很美,随时代发展富有众多变化,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忍冬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上。蔓草纹特别在隋唐时期最为流行,形象更显丰美,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装饰纹样,后人称它为“唐草”。

    明代丝绸以蔓草纹象征芡延不断,形式继承了唐代卷草纹的画法,有穿挥式或与八宝、云纹、灵芝等组合而成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