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古塔保护信息采集及应用平台 【后台登录】 【意见反馈】

文化原意

    在印度,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而《大集经》卷一说:"过去世有一狮子王,在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兽中之王,力能机护一切诸兽。"随着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现代狮子传入了中国。如《汉书》载:乌戈"有桃拨、师子、犀牛"。孟康云:"师子似虎,正黄有鬓彤,尾端茸毛大如斗。"《后汉书》又载:章和二年(88)   "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拨";阳嘉二年(133)三月,"疏勒国献师子、封牛”。


引申意义

    原本就是护法之物"天上天下,惟我独尊"③。因此,随着印度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我国民众对安全这种社会生活的心理需要,狮子逐渐由一个佛家的护法灵兽而变为一尊除魔桂邪、护佑苍生之神。在宋代,冗官极甚。以此为前提,士大夫的官僚意识很强,权场竞争亦日益激烈,与之相适应,宋代统治者就不得不通过强化宫品秩序的办法来实现对官僚阶层的宏观调控。这一点在狮子装饰上也有所反映,例如,狮子头部的髦毛疙瘩是象征封建官府等级的标志,其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通常情况下,七品以下官员的府第是不准安放这种饰有塞毛疙瘩的石狮的。

    于是,宋代没有髦毛疙瘩的狮子装饰开始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和扩展,其世俗化倾向非常鲜明。如潮安王大宝墓前的宋代石狮,广州光孝寺大殿后廊平台勾栏有13根砂岩望柱上的宋代石雕狮子,景德镇窑出土有宋代影青双狮子枕,郑州|出土一件完整的三彩狮子瓷枕等,就狮子头部的特征来说,都没有髦毛疙瘩。至于狮子装饰的其他部位,则宋人各尽夸张之技能,造型千姿百态。不过,其基本形象则趋向于秀丽、趋向于温和,而不是张牙舞爪。

    《营造法式》所绘狮子不仅张牙舞爪,而且毫毛疙瘩堆集,这些特征表明此类狮子装饰是象征权力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