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良渚博物院

全国咨询热线(0571)88778900
当前位置:主页 > 良渚博物院 > 陈展轨迹 >

更多玉琮介绍

文章出处:admin人气:发表时间:2015-10-12 【

功能

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繁多,除玉琮外,还包括三叉形器、梳背、镯、璜、管、珠、璧、钺等,可分为装饰性玉器(可链接饰满玉器墓葬的图片)和仪礼用玉器(可链接琮璧钺图片)。装饰性玉器流传久远,各地较早的遗址均有发现。

玉琮以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93号玉琮为例,琮整体呈方柱状,截面为圆角方形,折角圆钝,出土于墓主左臂处。高7厘米、射径8.2~8.4厘米,孔外径6.2厘米,孔内径5.9厘米。通过外型、孔径、加工技术和墓葬中出土位置,判断玉琮为佩戴的手镯。同此也推断玉琮最初可能多作为手镯佩戴,整体呈圆柱形,而后逐渐外圈不再加工成圆形,呈现出外方内圆的造型,随后又不断增高,最终发展成细高的多节玉琮,从而也不再具有佩戴功能,成为完全的礼器。关于琮的仪礼功用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通天的法器,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宗教权的象征。

纹饰
纹饰名称:神人兽面纹
纹饰描述:
四角琢刻上下相叠的2组神人兽面纹,兽面纹旁刻有鸟纹。神人额上刻有2组平行弦纹,弦纹带间夹涡旋纹组成的纹样带。神人的鼻部、兽面的眼部和鼻部、鸟纹均减地突出,并密布细刻纹。神人兽面图像已简化为神人面居上、兽面居下的分节格局,图形进一步简化和省略。
文化寓意:神人兽面纹饰的基础是宗教巫术,与当时原始社会人们所信奉的予人祸福的原始力量,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畏惧紧密相连,属于“祭祀性艺术”。这种“神徽”化的饰物,成为当时人们思想中的圣物。它在新石器晚期文化中,是具有沟通天地神灵作用的图腾。受先民顶礼膜拜。
相关纹饰:兽面纹、鸟纹、神人纹
 
 
兽面纹:大约在良渚文化早期晚段,由龙首纹变而来的卵目獠牙的兽面纹,开始出现在张陵山玉综与瑶山的一些玉器上,表明良渚文化自己的玉器纹饰初步形成。
 
神人纹:神人出现在玉琮角部的契机还不甚明了,但多地出土了写实的神人玉件,这些写实的神人与玉琮角部的神人构图相似,应该是当时良渚人的生动写照。
 
鸟纹:鸟纹在良渚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既有见于器物的阴刻文,也有单独雕琢成器的,姿态分双翅平展和侧身两种。先民对能够在空中飞翔的鸟有一种惊异,认为它可以将地面上的消息传达到天上,因此鸟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在首领的衣冠、用于重大礼仪的器物上都能见到鸟的形象。良渚文化玉器中,无论是玉璧上刻画的立于山形台上的鸟,还有神徽上的鸟形、羽形,都表明了鸟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

文化价值
玉琮及神人兽面纹在整个良渚文化分布的太湖流域都有发现,玉琮的造型和神人兽面纹样的广泛分布以及形式的统一体现了该地区古代居民思想意识的一致,共通的宗教理念反映出相同的文化基础。同时,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复杂化加剧,审美以外,玉器尤其是玉琮体现了等级地位的差别。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陈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