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孜尔库姆是新疆东部地区广为流行的维吾尔族民间自娱性男子即兴舞蹈,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的感染力、震撼力、穿透力使人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鲜活和生活的美好。纳孜尔库姆模仿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以跨腿、耸肩、独特的蹲步动作为主,具有一种诙谐、欢乐的喜剧色彩。它源于吐鲁番盆地,主要流传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哈密、库车、和田等地,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其他维吾尔族聚居区也有流传。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
简介:纳孜尔库姆在吐鲁番一带享有极高的声望。凡大小麦西热甫活动,必有纳孜尔库姆。在这一带群众心目中只有纳孜尔库姆才是真正的舞蹈。其音乐在当地民间音乐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每一部“吐鲁番木卡姆”的后面,都要接奏纳孜尔库姆。当乐曲转入纳孜尔库姆专用曲调并唱到“哎,哎,纳孜尔库姆”的歌词时,就进入了纳孜尔库姆的表演。在“表演”部分中,舞者以滑稽、逗趣、夸张的动作模拟不同的人物形象与动物形态,如绱鞋、做拉面、跛子走路、鸭子走路、鹰展翅等。起初两舞者互相模仿,舞到激烈时,竞技成分愈加浓烈,两人互不服输,各出新招压倒对方。有时,场地中央放一物品,如:绢花、钱币、手绢等,由舞者做“板腰取花”、“背手俯身叼花”等高难动作将物叼或拿起。
高潮时,围观者和着节奏击掌喝彩并高呼:“加根儿 窘根儿 加加 加根儿 窘根儿 加”或“阿拉 默得 嗨嗨 阿拉 默得 嗨”等鼓动性的语言给表演者加油助兴,把表演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纳孜尔库姆在新疆其他地区也有流传,因多用当地民歌伴奏而形式风格与吐鲁番地区略有差异。舞蹈名称也有所不同,如库车称“阿拉默得,嗨”;哈密称“加根窘根儿”;伊犁称“江波尔干”等。“纳孜尔库姆”一词源于波斯语“纳祖苛”或“纳祖库姆”,现代维吾尔语有“精致”、“和善”、“秀丽”等意。纳孜尔库姆多在婚礼、麦西热甫等娱乐场合表演。可单人、双人或多人一起表演,舞蹈分表演和竞技对舞两部分。
相关传说:关于该舞的由来,吐鲁番一带有多种传说。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来源于民间艺人纳孜尔。传说早在吐鲁番“伊明王”时代(约公元十八世纪中叶),在其王宫“鲁克沁”附近,有一位名叫纳孜尔的民间艺人。他生性活泼,多才多艺,擅长跳舞,动作滑稽有趣,并能即兴编词鞭挞统治者的丑行,很受当地劳苦群众的欢迎。伊明王有一个视为掌上明珠的弱智儿子,从出生到长大,每天都换一个仆人抱着,从不让其走路,结果成了一个跛子。而且行迹恶劣,经常欺负穷苦人家的孩子。当此子长至十七岁成婚时,叫纳孜尔去表演助兴。纳孜尔在表演过程中,用模仿跛子走路等形式,对王子的丑行进行了巧妙的揭露与讽刺,吐出了老百姓心中郁结多年的怨气。从此当地老百姓对纳孜尔更加敬佩,尊称他为“纳孜尔卡姆”(意即“我的哥哥纳孜尔”)。后逐渐演变为纳孜尔库姆,并成为这一歌舞形式的名称。
艺术特色:
特点:纳孜尔库姆舞蹈动作的特点是自由、活泼、乐观、诙谐,不论是即兴动作还是竞技性的表演,都具有这些突出的特色。表演中的步法,一般用“单步走”比较多,保持两膝微屈,上身松弛,走起来变换各种姿态,或模拟不同人物形象,时而加上几下小动肩,显得极亲切、幽默。还有一些用夸张和风趣的手法,模拟搓线、绱鞋、和面、拉面等劳动生活动作,还有各种蹲跳、跳转等技巧动作,也非常轻快有趣。
表演:表演分为两部分:1、对舞,节奏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为主,舞者以诙谐、幽默的动作模拟各种劳动或各种人物形象,如绱鞋、跛子走路等。2、竞技,节奏欢快,只以鼓声伴奏。开始两名舞者做近似的动作互相模拟,如“动肩相靠”“蹲跳左右转”等,节奏转快后,两人各自用绝招压倒对方,如:“跳起三拍手蹲落”“跨转蹲”等技巧。这时观众合着鼓点高呼,为舞者加油助兴,把表演推向高潮。有时还专门在表演场地放一绢花(过去是钱币),让舞者用高难技巧将它拾起,如向后下腰用嘴叼花、或以手拾花。
曲调:全曲由四首歌曲组成,依次是《再吐汗》、《多斯顿?艾米江》、《阿秀巴格达》和《阿力太?坎甫玳》。也有先以散板开始然后再接《再吐汗》的。通常前二首乐曲跳赛乃姆舞蹈。从第三首《阿秀巴格达》开始表演纳孜尔库姆。当演奏第四首《阿力太?坎甫玳》时,舞蹈表演逐渐进入高潮,直至结束。演奏时常常在一个乐句上多次反复,音量由强到弱,又由弱到强,高潮时只用鼓敲打节奏,群众合着节奏呼喊助兴。纳孜尔库姆有固定的唱词,每段唱词中都加上“外外噢依囊”和“外外纳孜尔库姆”这两句衬词烘托。过去的歌词多是描写爱情的,也有些是揭露地主、伯克的昏庸荒淫、贫婪残暴的。曲调比较简练自由,情绪欢快活泼,节奏性强。
伴奏:纳孜尔库姆的音乐节奏,紧密地配合着表演,风格独特。其伴奏有丝竹相和歌唱和鼓吹乐队演奏两种不同的形式。丝竹相和歌唱往往由三、五人至十多人组成乐队,使用乃依、萨它尔、艾捷克、都它尔、弹布尔、热瓦甫、达普等乐器,乐手们边奏边唱。鼓吹乐队由一支苏乃依和三对纳格拉加一面冬巴克组成。苏乃依奏旋律;一对发音最低的纳格拉(俗称“尾鼓”)奏基本节奏型,一对发音最高的纳格拉(俗称“头鼓”)和发音适中的纳格拉(俗称“中鼓”)轮流加花变奏;冬巴克只在节奏重拍上敲击。鼓点节奏以2/4冬?大大大 o 冬?大大大 o冬?大大大︱o冬大冬?大大大 o‖开始,后转为冬大大冬大冬大 冬大‖,速度也逐渐加快。“竞技”部分的节奏由慢转快,主要以鼓的击打声伴奏。鼓点节奏为2/4冬冬︱冬大 冬︱大大冬大︱冬大冬‖以及大大 冬大 冬大冬‖或大大 冬冬︱大大︱大大 冬冬 大o‖。有经验的鼓手,可结合表演者的情绪变化。抑扬顿挫地击打出富有感情的鼓点,以此烘托舞蹈表演。
纳孜库姆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在已由过去的男子独舞、领舞、群舞发展成为以男子为主女子为辅的集体舞蹈,是吐鲁番葡萄节和其它大型节庆活动的传统保留节目,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纳孜库姆一直与吐鲁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对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历史和语言有着重要的学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