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转轮秋千

维吾尔族民间最富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当属秋千,那么维吾尔族秋千与其他民族的秋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维吾尔族的秋千的高度较高,而且参加这项活动的规模也比较大,举办时是当地最富特色的一大景观。维吾尔语称“萨哈尔地”,汉语意为“转轮秋千”,而在阿克苏地区则称之谓“恰克皮来克”。据《杜阳杂编》记载,唐代在维吾尔族民间就有类似的活动了。多流行于新疆南部地区。

blob.png

“萨哈尔地”与秋千同属一类。据《杜阳杂编》记载,唐代有一位名叫石火胡的西域女子,能于百尺竿上张弦5条,以八九名女子积压居一条之上,这种技艺与维吾尔族的“萨哈尔地”(转轮秋千),颇有相同之处。另一说法是根据维吾尔族古典叙事长诗《优素福一阿合麦特》而来,诗中说:王子优素福和阿合特兄弟二人因与其叔父包括可汗发生矛盾,被迫离家出走。他们率领部分民众来到一处地方,架起空中转轮使众戏之,并伴以鼓乐以吸引各方散居农牧民前来投奔以壮大实力,该诗描写的是13世纪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由此可知,“萨哈尔地”的产生至少不晚于13世纪。清人萧雄在《娱乐》一诗中对它还作过这样的描写:“一架秋千索影微,风前摇扬彩霞衣。由来技伟西域,怪底佳人爱奋飞”。


“萨哈尔地”作为一项备受当地少数民族喜爱的大型活动,游戏规则是怎样的呢?下面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独特的秋千活动吧!“萨哈尔地”一般是由高约十五六米的主轴、木轮、轮杆以绳索连结而成。至轴垂直立于地面,轮杆套子至轴底萨哈尔地部,由两组(各4人)向同一方向扒转,主轴顶端装木轮,与底部轮杆以绳相连。推动轮杆即带动木轮转动。木轮两端各系两根长绳,供游戏者牵附,游玩时,人人推轮杆带木轮转动,绳端攀附者随之转动,木轮越转越快,人也越飞越高。推杆人撒手以后,还可以借惯力转飞良久。游戏者更替进行。

blob.png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形式:在地上竖一约6米至8米高的木杆,下端埋地,上端同样套一车轮,轮上按等分间隔安4个环,每环垂一绳到地,绳末端结成能伸进大腿的环套,每绳1人,左腿伸入环内,左手援绳,同时以右腿蹬地,使之族转,愈蹬愈转,愈转愈快,愈快愈高,可离地飞转。转轮时每次就有2人或4人以保持平衡。游戏规则由众青年当场推举首领掌握。


像这样的活动,平时妇女儿童都可以进行玩耍。不仅有趣而且非常刺激。在一些隆重的日子里,也会进行表演。他们身穿节日的盛装跳着新疆舞出场。在充满节奏的音乐中,两位女选手站到了绳子上,6位小伙分两组开始推下面的横梁,使两个姑娘迅速的旋转起来。她们在空中伴随着音乐,跳起了“舞蹈”,做出各种动作,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时而是在空中腾云驾雾的仙女,时而是芭蕾舞者,时而是杂技演员做着倒立,后仰等高难度动作。一般在庆祝节日或婚嫁喜事时展开。在农闲季节时,群众婚嫁喜事中的恰克皮来克活动有时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天,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这种游戏规则,由男青年推举的首领掌握。如有人因不文明的行为破坏了现场秩序,首领会视其情节轻重或应大家要求予以惩罚,重者可被判驱逐出场。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大家的安全,充分使大家体验大活动的娱乐性。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