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的马球运动在新疆是独一无二的,在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仍有马球场的痕迹,但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其它原因马球活动逐渐消失,塔什库尔干县最后一次组织马球活动是1974 年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成立 20周年的时侯。在 2006 年,塔吉克族马球列入国家非物质文遗产之后,塔吉克族马球再现帕米尔高原。现今的塔什库尔干县每年举行马球比赛,每当塔吉克族的马球运动举行的时候,塔吉克族群众都会吹起鹰笛,打起手鼓为马球运动员鼓劲和喝彩。
在《突厥语大辞典》等资料中有关于西域马球运动的记载。在词典中提及11 世纪中亚使用突厥语的各个部落、民族从事马球运动的信息,说明马球运动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开展。当时塔吉克族称马球称为“托和”、“高保孜”或“乔甘”。1970 年,吐鲁番阿斯塔纳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 7 世纪时期的打马球俑,高 37 厘米,球手骑白马,头戴平顶帽、身穿圆领外衣,着高腰马靴,右手持球杆,双目视地作驰马挥杆击球状。人与马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生动反映出马球比赛紧张的情景。到了唐代,马球在我国历史上的新疆地区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喀喇汗王朝时期许多文献中有关于马球的记载,如维吾尔族大学者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在长诗《福乐智慧》中的贤明向国王论述应派什么人做使节的章节中写到:由夏木苏尔?玛阿尼与公元 1003 年编篆成书的关于西域《百科知识》中写到:“打乔甘,不要一哄而上。场上不要超过 8 人,一人司边,一人守端线,6人击球。”20 世纪 80 年代,塔什库尔干县城北发现了一个长 150 米,宽 50-60 米,有围墙和土台马球场。上述历史文献和文物,说明了马球是新疆少数民族,特别是塔吉克族的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塔吉克族居住在祖国西北部的帕米尔高原,长期从事游猎、游牧和农耕,他们知马善骑,所以具备了开展马球运动的条件。马球起源流传一些宗教传说故事,据说在古老的塔吉克族部落的宗教战争中,一派的首领将另一派的首领打败,为了解恨,把对方首领的头颅割下来,让骑兵用棍子把头颅当球打。后来人们觉得骑在马上打球很好玩,也很威风,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塔吉克族马球。
新疆塔吉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塔吉克族长期居住在帕米尔高原,过着游牧生活,马是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马球是塔吉克族流传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古老的塔吉克人每逢宗教节日、民族节日里都会举办马球等传统体育活动。新疆塔吉克族马球组织形式分为官方组织、群众自发组织,但大多数都是由官方组织的。比赛前选脾气温顺的马,在激烈的对抗中不容易受惊,从而免发事故。比赛用马的身材和年龄不限,但需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灵活性。在整个比赛中最重要的是要人马合一。比赛用的球分为三种,一种是皮质的,一种是木制的,第三种是用毛毡子做的,但是里面有羊粪、牛粪等,这样球会有弹性。马球杆长度也大约是 1.2 米左右,杖头为菱形,以便于击球。马球场长180米,宽70米。
传统的塔吉克族马球比赛,没有球门,只需在地上挖个坑,或用石头累成方形,把球打入坑中或方块中就算胜利。现在,球门如足球场的球门,球门宽 1.5 米,高 1 米左右。塔吉克族马球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规则简单。分预赛和决赛,马球比赛一般每场 40 分钟,分上下两场,半场比赛 20 分钟,中间休息 10 分钟。比赛设 2 名骑马裁判员。参赛两队成对峙之势,只等裁判一声令下,在赛场中线抛球,马球比赛因马的奔跑速度快,为防止发生碰撞,在规则中制定各种保证安全的限制。比赛中,裁判主要依靠运球路线(球被击后的运行轨迹)和球员进攻权来进行处罚。比赛规定对方球员不可在进攻球员前横穿运球路线以干预进攻或者将他撞离运球路线。但冲撞接触点仅仅限于马的臀部和肩部,球员间的故意碰撞则视为违例。队员犯规按照犯规的性质、地点和严重程度,分别处以原地罚球。当比赛发生以下几种情况时:①犯规时;②人、马摔倒或者受伤的情况;③马具设备断开,球员撞落,以及球滚出边界时比赛哨声会示意比赛暂停。但是,球员在比赛中换马以及球杆折断更换时,比赛继续进行。以进球数多少判定输赢。